近年來,潛江市興隆灌區認真貫徹落實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的治水思路基于歷史、立足當下、著眼未來,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,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體系、精髓要義、實踐要求,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,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。同時,加快建立互聯互通的現代水網,一體推進水資源、水災害、水生態、水環境系統治理、綜合治理、源頭治理,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支撐和保障、強化水資源監測計量統計,大力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。
興隆灌區位于東經112.31?112.59,北緯30.09?30.55之間,地處江漢平原腹地。灌區位于潛江市的西部,北依漢水,東臨東荊河,南與監利毗鄰,西和沙市、江陵、沙洋接壤。灌區涉及潛江市8個鎮、3個街道、4個管理區,灌區土地總面積969.35km2,實有耕地面積104.23萬畝,設計灌溉面積74.92萬畝。
渠首引水
源頭標準化規范化管理,引領灌區現代化建設。好的制度是成功的關鍵,完善的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,提高管理效率與工作質量,制訂各項管理制度,崗位明確到人,實行“按需設崗、因事設崗、以崗定責、責任到人”,全面落實管理機構和人員編制,全額落實核定的“兩費”,并納入同級公共財政預算,以人為本,全面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,引領灌區現代化建設。
積極爭取項目建設,以高標準的項目建設推動灌區的高質量發展。充分融合潛江的“蝦、稻、湖、園、林”等水鄉園林元素,更好地推動了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速度,極大的改善了灌區內基礎設施面貌,顯著提升灌區現代化水平,在保證項目保質保量完成的同時,積極重視安全生產,充分發揮灌區整體效益,達到農業增產增效、農民減負增收的目的。
加大數字灌區建設,提高建設管理成效。對整個灌區建筑物進行二等水準測量,對灌區干渠主要沿渠道建筑物埋設水準標石,測算建筑物擋墻、底板高程,統一及復核灌區所有建筑物的高程系統,達到現代化灌區初步的基礎數據。推動“數字水利”向“智慧水利”轉變,整合興隆灌區各類水利信息資源,建設31涵閘自動化控制及視頻監控站,初步覆蓋興隆灌區的主要渠道、取水口涵閘自動化控制及視頻監控,實現流量計量實現興隆全灌區水利資源的優化配置,提升水利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水平,提升對自然災害、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能力。
灌區管理系統
開展水價改革,促進灌區建設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以來,灌區圍繞落實新增改革面積、建設農業供水計量設施、分解農業用水總量指標、明確田間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、調整農業水價、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等六項重點工作任務,全力推進潛江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,采用“片區渠首核量、片區外泵站計量、片區內典型計量”三結合的計量方法,基本實現了片區內總量能控制、取水能計量、用水能管理,并全部上線,正常運行,與灌區現代化建設相得益彰、協調共進,共同對區域內用水進行監控與控制。特別是水價的征收,為灌區灌區工程管護立下堅實基礎。
春灌綠色美如畫
保護水生態建設水文化,提高生態格局。我們始終堅持“高標定位、精益求精”理念,上下聯動,壓實責任,以保護水資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環境、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,積極主動作為,持續做好水環境治理,構建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格局;加強流域生態管控,建設美好人居環境,扎實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,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共繪潛江市美麗河湖新畫卷。
農田綠意盎然
潛水之淵,江合之地。興隆灌區管理層以“節水優先,空間均衡,系統治理,兩手發力”的治水新思路,堅持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,全面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,不誤農時,以農為本,著眼未來,大力建設,充分發揮建設管理單位的指導作用,在項目建設中充分融合潛江的“蝦、稻、湖、園、林”等水鄉園林元素,即為潛江市的整體規劃添磚加瓦,也為確保潛江市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。來源:廳農水處 潛江市水利和湖泊局
來源:湖北水利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