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1月17日 驅儺日
驅儺日是民間,在臘八節前一天或當天,舉行的一種驅儺除疫的風俗。驅儺是一年之終、新年伊始的系列民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。約在西周時期已成禮制。專門研究儺文化的學者指出,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元宗教(包
2024年01月18日 臘八節
臘八節,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,又稱為“法寶節”“佛成道節”“成道會”等。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,后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。臘八粥,又稱“七寶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、“大家飯”等,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
2024年02月02日 北方小年
小年,中國傳統節日,也稱“交年”,又稱“灶神節”、“祭灶節”。因小年的主要活動——祭灶是在晚上進行,所以也稱“小年夜”、“小年晚”。小年被視為“忙年”的開始。由于各地風俗不同,被稱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
2024年02月03日 南方小年
小年,中國傳統節日,也稱“交年”,又稱“灶神節”、“祭灶節”。因小年的主要活動——祭灶是在晚上進行,所以也稱“小年夜”、“小年晚”。小年被視為“忙年”的開始。由于各地風俗不同,被稱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
2024年02月03日 祭灶
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《風土記》記載:“臘月二十四日夜,祀灶,謂灶神翌日上天,白一歲事,故先一日祀之。”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《祭灶詩》中說:“古傳臘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。云車風馬小留連
2024年02月05日 尾牙
尾牙,福建和臺灣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,商家一年活動的“尾聲”,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“先聲”。每月的初二、十六,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的日子,稱為“做牙”。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,叫做“頭牙”;十
2024年02月09日 除夕
除夕,又稱大年夜、年夜、年三十、過年前夕、大晦日,指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即春節前一天晚上。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歷法而有所不同。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歷作為歷法,由于農歷十二月多為大月,有三十天,所以
2024年02月10日 春節
春節(Spring Festival),即中國農歷新年,俗稱新春、新歲、歲旦等,口頭上又稱過年、過大年。春節歷史悠久,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。萬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歲祭祀、敬天法祖,報本反始
2024年02月13日 接神日
大年初四,初四是“接神日”。閩、臺兩地皆稱這一天為“神落天”。當日,各家各戶都要在廳堂供奉牲禮、果品、甜食等,燃放爆竹、燒金紙、神馬,恭恭敬敬地迎接諸神下凡,繼續履行司掌人間善惡的職責。
2024年02月14日 破五節
正月初五,俗稱破五節,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。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,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,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、不能用生米
2024年02月14日 隔開日
破五節,中華傳統節日之一,指每年農歷正月初五,根據東亞傳統習俗,當日為新春假期結束,開始工作的日子。因為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四的諸多禁忌,在此日全破,故北方稱“破五節”,另外因為隔開了春節假期,神桌上的糕
2024年02月16日 人日節
農歷正月初七為“人日”,亦稱“人勝節”。這個節日所處的時間點比較特殊,剛好處在新年和元宵節兩大節日之間。根據民間傳說,正月初七是人類的誕辰日,即人的生日,為此俗稱“人日”、“人日節”、“人勝節”、“人
2024年02月17日 順星節
順星節,是中國傳統節日,為農歷正月初八。傳說年初八是天上諸星下界的日子,故稱為順星。中國民間傳說農歷正月初八也是谷子的生日。民間認為,初八這一天天氣好,則這一年稻谷豐收,反之則可能會欠收。在中國古代,
2024年02月17日 谷日
谷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。這天天氣晴朗,則主這一年稻谷豐收,天陰則年歉。谷日的習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,并不吃煮熟的谷物。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、珍惜糧食的思
2024年02月18日 天日
天日即正月初九,中國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的生日。農歷正月第九天,一般都是在立春的節氣剛過,恰是“一陽初始”是大自然開始“萬象回春”的時刻。明王逵《蠡海集》記載:“神明降誕,以義起者也。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
2024年02月19日 地日
地日來歷 正月初十是地日,傳說這是石頭的生日。這一天凡磨、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,甚至設祭享祀石頭,恐傷莊稼。地日也稱“石不動 ”“十不動”。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。午餐必食饃餅,認為吃餅一年
2024年02月24日 元宵節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“元宵節”。根據道教“三元”的說法,正月十五又稱
2024年02月29日 天穿節
天穿節,中國傳統節日,但“天穿日”傳統在北方地區及客家人中普遍留存,與之相關的節日還有地穿節。節日時間各地略有差異,以正月初七、十九、二十、二十三、二十五日不定,以正月二十為多。天穿節作為中國民間紀念
2024年03月05日 填倉節
填倉節,為每年正月二十五,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,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。“填倉節”因“填”與“天”諧音亦稱為“天倉節”,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。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,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
2024年03月10日 中和節
中和節,中國民間傳統節日,日期是農歷二月初二,不過當時的日期是在農歷二月初一,隨著歷史的演化,改為二月初二。相傳“中和節”是唐代設立的節日,始于唐德宗貞元五年(789)。 由于農歷二月初二是“龍抬頭”
2024年03月11日 社日節
社日節,中國傳統節日,又稱土地誕,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,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。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,后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。春社按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推算,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后,秋社按立
2024年03月11日 龍抬頭
龍抬頭(農歷二月二日),又稱春耕節、農事節、青龍節、春龍節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“龍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,每歲仲春卯月(斗指正東)之初,“龍角星”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,故稱“龍抬頭”
2024年03月11日 春社
春社是最為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在商、西周時期,是男女幽會的狂歡節日,而后來則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。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后的第五個戊日,約在春分前后,但在漢族民間也有二月初二、二月初八、二月十二
2024年03月24日 花朝節
花朝節,是指中國百花的生日,簡稱花朝,也稱“花神節”、“百花生日”、“花神生日”、“挑菜節”,漢族傳統節日,流行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,一般于農歷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、二月二十五舉行。節
2024年04月04日 清明節
清明節,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等,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,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。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自然節氣點,也是傳統節日,
2024年04月11日 上巳節
上巳(sì)節,俗稱三月三,是漢民族傳統節日 [11] ,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,后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 。上巳節是古代舉行“祓除畔浴”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,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,稱為“祓
2024年04月12日 寒食節
寒食節,中國傳統節日,在夏歷冬至后105日,清明節前一二日。是日初為節時,禁煙火,只吃冷食。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牽勾、斗雞等風俗,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,曾被稱為中國民間
2024年05月01日 天后誕
天后寶誕,也稱呼為天后誕,是慶祝天后(媽祖)誕辰的中國傳統節日,在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舉行。中國民間相傳,天后娘娘法力無邊,經常在海上拯救遇難者,漁民們把她尊為守護神,后來沿海一帶的人們,不僅視其為海神
2024年05月01日 媽祖誕辰日
媽祖,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神,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天上圣母、娘媽等等 ,是歷代船工、海員、旅客、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。媽祖,原名林默 ,宋建隆元年(960年) 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于莆田湄洲島,因救助海
2023年06月22日 端午節
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龍舟節、重五節、天中節等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。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。仲夏端午,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,處在全年最“中正
2023年07月07日 分龍節
分龍節是流傳于南北各地的民間節日。此際多雨,傳說是龍分開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。除了漢族,它也是毛南族、畬族的傳統節日。有趣的是,這個節日的內容與日期都不太統一。地區不同節日內容也有所不同,人們或祈雨、或
2023年07月12日 會龍節
舊時漢族民間節日。流行于安徽、江蘇,浙江等地。農歷五月廿五舉行。相傳五月廿分龍節時,小龍離開老龍,至廿五會聚,兩龍都高興得落淚,所以當天多有大雨。民間有“小龍會娘,大哭一場”之說。江河沿岸家屬,在節前
2023年07月23日 天貺節
農歷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天貺節。道家的稱呼,起源較晚?;窗裁耖g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。相傳“六月六曬紅綠”之俗起源于唐代。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(印度)取佛經回國,過海時,經文被海水浸濕,于六月初六將經文
2023年08月01日 五谷母節
祭五谷母。民間有“六月十五、十月十五五谷母生”之謂,舊俗多在飯桌墻上掛五谷母像(神農像),每年農歷六月十五、十月十五及喜慶時祭拜之。民間之稱“五谷母”,一說是神農氏,一說是五谷之神。農民用米筒裝滿白米
2023年08月06日 觀蓮節
觀荷節又稱荷花生日 、觀蓮節,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。由于荷花要到夏季才開放,因此,古時人們將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定為荷花生日。每逢這一天,男女老少都紛紛到荷塘欣賞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美景
2023年08月22日 七夕節
七夕節,又稱七巧節、七姐節、女兒節、乞巧節、七娘會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,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2023年08月30日 中元節
中元節,是道教名稱,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、七月十四、祭祖節,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。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、放河燈、祀亡魂、焚紙錠、祭祀土地等。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。七月乃吉祥月、孝
2023年09月06日 財神節
財神節,是中國漢族、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。為農歷七月廿二,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七月廿二是財帛星君的成道日。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,這一天有送窮神、接財神等多重習俗,所以逢年農歷正月初五及七月廿二便是
2023年09月14日 地藏節
農歷七月三十日(或廿九日)精確地說應為七月晦日,為地藏王節。相傳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。瑞安人叫“地藏王菩薩生日”。地藏,其義為“安忍不動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猶如地藏。”這就是說,他如同大地,含藏著無數善
2023年09月29日 中秋節
中秋節,又稱祭月節、月光誕、月夕、秋節、仲秋節、拜月節、月娘節、月亮節、團圓節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看花燈、賞桂花
2023年10月23日 敬老節
從世人的角度看,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,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。在我國就有一個這樣的敬老的節日,它就是重陽節。重陽節有名老人節,農歷九月九日,為傳統的重陽節,又稱“老人節”。因為《易經》
2023年10月23日 重陽節
重陽節,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,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。“九”數在《易經》中為陽數,“九九”兩陽數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;因日與月皆逢九,故又稱為“重九”。九九歸真,一元肇始,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。
2023年11月13日 寒衣節
寒衣節,又稱“十月朝”“祭祖節”“冥陰節”“秋祭”,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,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,紀念仙逝親人,謂之送寒衣。農歷十月一是進入寒冬后的第一天,古時有授衣、祭祀、開爐等習俗,提醒人們注意寒
2023年11月22日 十成節
十成節,又稱重十節,十月節、食新米節、豐收節、慶豐節、雙十節,流行于中國南方部份地區、越南、日本中部地方、關東地方和東北地方南部,是漢族部份地區和族群(如部份地區的客家人、潮汕人)、壯族、彝族、哈尼族
2023年11月27日 下元節
下元節,中國傳統節日,為農歷十月十五,亦稱“下元日”、“下元”。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,乃慶元宵,古已有之;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,祭祀先人;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,祭祀祖先。下元
2023年12月22日 冬至節
冬至,又稱日南至、冬節、亞歲等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。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,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,在古代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講法。冬至習俗因